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行走的课堂”让梅州教育在实践中升温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05 07:10:04 浏览:

  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行走的课堂”让梅州教育在实践中升温近日,梅州市首家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兴宁市伟泓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挂牌。这意味着梅州市实践教育发展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从大力推行新高考改革到今年7月推出“双减”政策,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进,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践教育便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而来。梅州市早在2019年便已开始布局实践教育工作,大力推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推行实践教育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推进发展,目前梅州市已有4所省级和39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截至今年9月,全市参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总人数已超过78.8万人次。

  “我们的课程十分丰富,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外,还有围棋、象棋、剪纸课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既有趣又有收获。”陈同学是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一研学班的一名学生,刚上完剪纸课的她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作品。

  “实际上,近几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将实践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推出了‘三育人’方案,让学生以劳动、服务、管理来融入到学校建设中。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重走宪梓求学路’‘寻成桐足迹,感数理奥妙’等研学活动。”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副校长王海英说,该校较早在梅州市范围内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实践教育深刻影响着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更是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相对缺乏仍是当前一些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一系列改革应运而生。

  新高考改革便是倒逼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即要求学生在课本之外,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是因为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以及国家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梅州市教育部门积极思考如何推进实践教育进校园,并于2019年在全省较早推出《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开启了实践教育的征程。

  今年7月,国家推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双减”政策,实践教育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催化。

  “过去不少人批评我国教育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那是教育在当时发展阶段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理由。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素质教育,也是顺应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梅州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冯伟认为,从过去人们观念中的死读书,到如今实践与课本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既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一种跨越式进步。

  国庆期间,东山中学初中校区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并要求形成总结报告。李玉梅特地带着孩子来了次假期采访,在市内景区旅游的同时,采访游客,然后形成新闻稿件。

  “让孩子体验了我的职业,她觉得非常有趣。我还让她分享了感受,总结了不足。”李玉梅说,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的知识,感触更深,收获更多。“实践中收获的知识,既是课本知识落地现实,也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提升。”

  国庆小长假期间,前来兴宁市伟泓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体验生活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或由老师带队,小团队出游;或由家长陪同来游玩体验。

  有的孩子在专业军训教官的带领下进行军事训练,有的孩子在基地老师的辅导下学着研磨豆腐,还有的孩子在课室里学习客家文化……亲自动手实践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们专注手上的工作,收获劳动成果的乐趣。

  兴宁市伟泓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实践教育需求下催生的产物,于2019年投资兴建,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梅州市首家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规划建设了“十馆八区三坊”。在课程设置上,设置了社会生活实践、农林劳动实践、工艺技术实践、科技创新实践4大模块,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教育、感恩励志、团队熔炼等教育专题、200多项教学科目。

  特别是开设的客家传统文化等课程,能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客家历史、民风民俗,传承和弘扬崇文重教、勤劳勇敢的客家精神。

  “学生们可以在实践教育基地里进行社会实践、生存体验、科技探究、素质拓展、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等。”基地负责人说。

  2020年1月,梅州市教育局印发《梅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梅州市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相继成立。

  当年10月,梅州市教育局公布首批梅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名单,39家单位入选,涵盖了传统教育、国防科工、优秀传统、自然生态、国情教育5个板块。

  “基地与营地的区别在于营地有食住。我们以营地为中心,设置N个基地,目前每个县(市、区)设置1—2个营地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冯伟介绍。

  截至目前,梅州市共有4所省级和39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1所省级和15所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5所省级和32所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所市级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笔者走访梅州市内各基地、营地发现,既有专门做实践教育活动的基地,也有由旅游景区演变而来的基地。那么,如何才是符合育人要求的基地?

  梅州市结合自身特色,着重凸显融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全面推行“红色思政+客家+N”为主线的中小学生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打造和学校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主线进行,在实践教育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蕉岭为例,谢晋元纪念馆、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丘逢甲故居、石寨古村落等研学实践基地,围绕着世界长寿乡、富硒文化、爱国主义等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进行打造。

  “围绕‘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我们思索出具有梅州特色的‘红色思政+客家+N’为主线的实践教育,让孩子们在体验客家文化,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冯伟说。

  每周三的下午,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初中部都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候是进行体育锻炼,有时候是在土地上种植瓜果,有时候则是围绕校园内设置的红色研学路线进行研学活动等。

  “外出研学面临着安全等问题。考虑到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学校红色文化丰富,我们就研究在校园内打造红色研学线路。”东山中学副校长林铭绪介绍,校园“红色研学线路”自去年成功打造以来,迎来了一批批学生参观学习。

  学生们穿着红军服,在校园内剑英校区、东山书院、东山中学老校门、叶帅铜像、东山第一亭、萧向荣将军玉雕像、烈士纪念亭等场所参观,并参与搭桥渡河、采摘野菜拓展活动。

  “叶剑英元帅参与创立了东山中学,而校园内也有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迹,我校的红色文化非常丰富,将资源利用起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东山中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彩娥介绍,校园内的实践活动还包括亲手种瓜果,制作咸菜、腐乳等内容,“上次种出来的蔬菜瓜果都成熟了,学生们摘下来带回家吃。下期的种植活动已在筹备中。”

  今年8月暑假期间,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校园气象站兴趣班的30多位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铜鼓峰,开展以山地气象气候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铜鼓峰处于南带季风与中带季风过渡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亢,又临近东南沿海,深受太平洋水汽和印度洋海洋水汽影响,降水丰沛,成为区域多雨中心。

  学生们在参观时,不时一股强风吹过,云来雾绕,水汽运动剧烈,水汽迎风坡、背风坡一目可辨,霎那间,倾盆大雨。

  云雨稍逝,一抹阳光照射,学生们感觉皮肤上有明显焦灼感,老师告诉学生们这是高山之巅强烈紫外线作用的结果。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空气含氧量随海拔升高不断降低。

  “虽然爬山很累,但我的注意力都被大自然所吸引了,通过现场与大自然深入接触,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大自然太神奇了。”参与了活动的李同学说。

  校内丰富的课堂活动拓展知识空间;校外研学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知识的魅力。实践教育推动着学校教育改革,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式。

  如何推动教育机构实现自身教育改革?梅州市教育部门要求不再以分数“论英雄”,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中,每学期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分数,倒逼学校推进实践教育。

  “双减”政策下的“5+2”课后服务,也要求学校将体育、劳动、艺术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纳入课后服务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同时,梅州市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实行“摘牌退出”机制。市级基地、营地在3年有效期内接受年度考核,有效期满,市教育局将对全部基地、营地组织复核。复核出现问题的基地、营地将予以摘牌处理,并自摘牌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从而不断提升基地、营地的办学质量。

  虽然梅州市推动实践教育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学校与社会各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探索,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营造更合适的环境,让孩子们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所有教育行业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作为文化之乡的梅州,较早嗅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于2019年正式以官方的名义推动实践教育进校园,属于省内较早出台相关文件推进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地级市。

  但在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不敢轻易带学生出行研学;如部分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披着研学的外衣,实则为旅游场所……

  概念普及是基础工程。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现如今,仍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课本知识即可,研学既费钱又费时,新概念需要及时有效地普及和宣传。

  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工程。基地的安全性问题应为相关部门所重视,房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卫生良好,能够满足正常安全运行。配有专门的、足量的安保人员,巡查、夜查工作正常。

  其次,不能让孩子们到了基地只能参观旅游,还应有“研”的部分。基地应有若干个适合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的场所,能够满足学生2—5天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需求。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和线路设计科学,有多个不同主题、不同学段,且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实践课程和线路,能够实现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育人目标。

  实践的准则和要求是灵魂工程。“行走的课堂”是校园学习的延伸,也是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好阵地。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安排部署好每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过每次实践活动后都有所收获,带来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应是每次实践活动的目的。

  一言以蔽之,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要通过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内容,循循善诱、讲演结合的专业方式,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有所体会,通过亲身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Copyright © 2020-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2000148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