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研学之旅该重“研”还是重“旅”?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24 17:30:48 浏览: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研学之旅该重“研”还是重“旅”?这个夏天,研学旅行火得一点也不意外,克制了三年后,家长和学生都期待着在世界这间最大的课堂里收获一趟充满意义的旅程,但火热的另一面是丛生的乱象,进不了高校校园、行程太满太累、只是景点游玩频现的问题令不少人错愕。研学旅行究竟是重“研学”还是要“旅行”?目前存在哪些痛点?又该如何解决?记者采访多方,展开了一番讨论。

  “研学旅行”不是一个新词,实际上,这一概念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已提出要对中小学研学旅行“逐步推行”。

  不过,研学旅行究竟为何物?直到3年后的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才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它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一种“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尽管从字面和采访情况来看,不少家长认为“研学旅行”中学习和旅行的概念占比是均等的,甚至更多人会更偏向“旅行”,但若细究官方文件,可看出它并不能被如此简单拆解:一个合格的研学旅行应该是一种“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其重点在“研学”而非“旅行”,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活动。

  目前,不少学校的做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严格来说,我们几乎没有旅行成分,即使是在潮州时自由度较高的古城定向,也需要学生完成研学手册上的任务。”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以下简称“十六中”)的研学项目在今年开设了前往潮汕、河源等地的线路,在记者问到是否会有旅行游玩的安排时,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杨乐这样回答。

  有学的成分,自然要有相应的设计。出发之前,十六中会派出老师在前期亲自踩点,结合书本内容选择适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的“打卡点”,并设置任务,开发研学手册,旅程中有生物、物理、地理等科目老师随行,给予学生学科上的指导。“比如去粤电大埔发电厂,会涉及清洁生产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能源转换等问题,这些就由物理老师来负责讲解。”

  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在2015年细分出研学旅行的品牌“广学邦”研学,新闻发言人官键对记者介绍,研学旅行的每条线路都需要有知识性的目标和主题,“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都会有相应的需求,不可能一条线路适用所有群体,同一个目的地也可能会有多个研学方案。”

  “量身定制”决定了研学旅行每条线路不可能被完全复制,也无法完全大规模开放报名,“如果在市场上看到有一条线路是先有产品再去报名的话,大概率已不是一个研学旅行。”官键这样表示。

  “双减”政策后,不少学科教培机构转型,研学行业也是选择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吕明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本的推动下,研学旅行行业高速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当其冲的,便是质量的参差不齐。吕明认为,这是因为研学机构缺乏准入制度,研学课程质量差异大等因素造成,而目前既没有研学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行业管理标准。

  各方都试图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十六中为例,除了派出师资力量外,学校还与广东省博物馆、Global游学荟、广东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等一同合作。其中,省博物馆负责当地博物馆资源的对接与课程联合开发,Global游学荟则会结合教学主题和目的地特色进行课程关联和内容深化,旅行社负责饮食住宿等后勤工作。各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联手对课程及线路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则有另一种做法。今年暑假,学校发起了主题为“带着地图去旅行”的研学活动,由学校主持和开发设计前期研学课程,包括如何确立研究主题、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并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六条线路设计了课程胶囊,学生可以在前期线上进行学习,完成攻略的制作,在旅行结束后还需要提交研学报告,而整个过程都由学校和各科组老师进行把控和跟进。

  无论形式如何,人员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尽管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了《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规定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术语和定义、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但吕明表示,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国家认可的权威认证和培训”。

  研学旅行领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吕明看来,行业最需要的包括两类人员:一是高素质的研学导师。“这类导师应该能够设计高质量研学课程,同时能清晰地讲解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反思,细心地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评价等,用心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等。”二是研学营地和基地的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顺利实现接待、安全保障、沟通协调、对外宣传,处理投诉,财务监督等环节。

  记者了解到,当下行业内机构的团队多由有教育背景的人员和外部导师构成。以Global游学荟为例,总经理刘洁向记者介绍,目前,机构有15名全职研学导师,必要时也会有外聘导师的加入,她特别提到,外聘导师优先为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全职研学导师则需有教育背景或持有;“广学邦”研学团队有10人左右,团队中大多数人有教育背景,同时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等院校有合作。

  研学旅行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扁舟,面对行业的一片“蓝海”,未来如何驶向远方,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更多发力点。

  良性的发展中,标准必不可少,实际上,行业呼唤国家层面标准已久。吕明认为,如果能出台国家层面的标准将更加有利于研学的规范开展,“包括课程标准、人员标准、行业准入标准,管理标准等,因为只有有了标准才能更好地评价,保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文化和旅游部的前身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推出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其中对服务方资质、人员配置、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标准的制定,例如主办方师生比至少为1:20,而承办方则需要配置组长、安全员、研学导师、导游等人员,每天体验教育课程项目或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45分钟等。在此之后,山西、青海、山东等省份相继推出了地方标准,不少省份也在积极推动地方化标准的落地。

  国家同样开始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2019年,教育部将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补专业。记者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官网上看到,该校这一专业自2022年开始招生,开设的课程包括研学旅行的项目开发、运营、管理服务、活动策划、路线设计等。

  吕明表示,开设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新专业要让大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研学相关知识,开展专业化实践,持续为社会输送研学专业人才。不过,专业存在开设时间短、开设院校少等问题,广东省范围内仅有7所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本科院校更是“挂零”,再加上行业刚从疫情的影响中逐渐恢复,培养科班出身的经验性人才还需要一定时间。

  社会是一本大书,丰富的研学资源同样倚赖社会的支持和投入,好在近年来各界已经有所行动。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2023年暑假,文化和旅游部等5个部门表示将力争利用3年时间打造针对青少年打造百堂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推出千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不少例如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粤剧艺术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也打开大门,推出各色的活动,官键提到,近几年来诸如爱国主义、国防科技等基地会有专门对接研学团队的人员,让研学旅行的活动开展更顺畅。

  研学旅行的初衷是什么?在杨乐看来,这是一种“将课堂搬入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而刚从江西研学归来的刘同学则对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参观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时的记忆,虽然略显磕绊,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的历史课堂中再见到海昏侯刘贺的名字时,这个夏天里“行万里路”的记忆将再次鲜活起来。

Copyright © 2020-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2000148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