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24 17:31:56 浏览: 次
给营地教育更多可能从这群年轻人开始!营地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他们认识不一样的自己,结交新朋友、一起探索有趣的事情……当然,这些快乐的背后离不开营地另一个重要部分——营地导师。
在营地,导师们既是孩子的朋友,又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在和孩子不计其数的拥抱和欢笑中,营地教育的意义有了更真实的解读。毫不夸张地说,导师的成长就是营地教育的成长。
第一届中国营地导师峰会,汇集来自海内外22所知名院校、31个不同专业近200名年轻人,启行用两天时间,以营地的方式给这群对未来有所期待的年轻人一次不一样的教育体验。
用棉花糖和意大利面搭建一米多高的建筑,边玩边吃,营地小游戏让这群年轻导师们像孩子一样放声大笑,这是营地奥林匹克。
为自己的搭档设计钱包,美观、便携、多功能……这么多贪心的要求,在创意和设计中变得可行,这是设计思维体验工作坊。
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让孩子一蹶不振,也可能变成支撑他前进的力量。他们重启回忆,分享自己遇到的成长思维和固定思维,这是面对未来的三种成功思维工作坊。
以唱歌、哑剧等多元形式表达同理心、批判性思维等主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节目的创意编排及团队间的沟通配合,12个小组不重样的表演,让观众笑到停不下来,这是营地派对。
利用名牌上的字和名字,主动找到新朋友,创造性组成有意义的词句,以获得相应分值,在峰会的空隙时间,花样搭讪,这是营地拼词大赛。
这里,没有坐而论道的课堂,有的是用营地的方式感染他人,因为只有真正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东西,才愿意发自内心分享给他人。
很多人说,90后是离不开手机的一代。玩一样的游戏、追一样的八卦、用一样的表情包,似乎每个人都出奇相似。
但在营地,启行君看到了不一样的90后。他们跟一个小球较劲、主动表达爱与感谢,当思路遇到阻碍,不会停滞不前而是直接动手解决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任务挑战成功,兴奋到尖叫声可以穿透整栋楼。
营地体验不仅仅是开心和快乐,还有成长和学习。启行着眼于未来,希望给渴望知识的年轻人深度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定位自我发展。
美国P21组织校外教育联席主席Scott Brody以未来职场的变化打开了一波干货分享。他提到,世界正在快速变化,未来职场也将更加多变、复杂、和模糊,对于身处变化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去适应这些变化,成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会被替代的人。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而营地教育正好强调了这一点。
同样,为了帮助大学生打开未来职业规划格局,在嘉宾会谈环节,启行邀请了三位行业领袖,就如何适应未来变化分享他们的理念和精力。
长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唐春霞分享说,这个时代有太多可能性,我们要在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点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设计自己的人生。
专注于教育投资的蓝象资本合伙人宁柏宇,用自己投创业公司的经历,总结出几个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共性,他发现这跟营地教育强调的4C能力有很多共通之处,都是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启行青年发展基金会社会创新项目负责人李赛的成长经历就跟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进入好学校,找最受欢迎的金融机构实习,然而大同小异的简历让她疑惑,自己的优势到底在哪?带着这样的疑问,她在大学尝试了很多领域,走过很多国家,最终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社会公益项目。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出发点,三位嘉宾最后都强调年轻人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多去尝试多去看世界,而营地教育恰恰是提前开始对自我探索的尝试。
有20年百老汇演出经验的舞台剧大师Peter Farrell,在工作坊中带领学生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体会通过艺术获得自信、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自香港的知名社会工作者、营地教育专家王慧玲,用真实故事分享服务式学习的意义,鼓励大家在参与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从而成为终身学习者。
营地教育在美国已有150年的历史了,很多孩子都有丰富的营地体验,所以新导师在营地也能很快适应,但在营地教育刚起步的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营地教育的概念。导师峰会无疑一次性做了两件事:用营地体验来传达营地教育的理念。
这个是必须要做的,现在启行做了,并且是用一种非常创新的形式,我不相信在中国还有什么营地教育企业能做这样的事,我为启行感到骄傲。
这几天我也像回到了刚进营地的时候,就算是玩过好多遍的活动也觉得异常兴奋,从这些导师们身上真的学到不一样的东西,也让我从更多的视角去看世界已经开始期待夏天导师们在营地的样子了。
和可爱的人儿一起度过了笑成眯眯眼的几天。这里让我找到了享受当下的感觉。希望自己今后也能被小朋友拉着问“明年你还来做我的导师好不好?” ,想成为孩子小小生命里的阳光,想让他们一直在自由纯净的营地长大,希望他们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营地的温暖能让他们重新找到力量和幸福。
很难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许素不相识,或许只是微信群里一句话的交情,却在一次次的小组活动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就算是内向、不善言辞的同伴,也在导师的热情鼓舞中开始愿意表达自己,也会挥舞起双手,和他人一起沸腾。
镜头再回到1月15日的歌华营地,还未放下行李,这群年轻人就在一块背板上写下自己来的理由:我为……而来。
他们用不同的笔迹写着:初心、治愈、快乐、新鲜、成长……无论选择哪个词,都能看到这背后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而导师峰会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休息空挡,启行君就听见有人跟同伴说,我高中同学都在问我怎么报名。
很多人晚上还会发很长的朋友圈,去分享峰会所见。有一位一直想从事创新教育的大学生说,这样的教育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
时间短暂,但智慧的冲击将一直持续,感受了什么是真实的营地,什么是教育可能的形式,这群年轻人就已经在改变世界了。
第一界中国导师峰会虽已结束,启行渴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营地教育,成为点燃行业活力的火种。如果你也想成为改变教育的一员,请发邮件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