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前景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19 17:20:43 浏览:

  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前景结束以后农村首先出现了私有经济,这是大量失业和商品供应不足的产物。农业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储蓄的增加,这些储蓄流入农村的非农产业,成为改革后的第一批民营经济成分。以后又进入到城市,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压力,也为其改革创造了条件。在经济改革中环境也变得宽松,形成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到1999年,民营经济至少生产出中国GDP的百分之13,就业8300万人,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全部就业人口的百分之12,但是它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数字。

  从1989到1999平均注册资本的年增长率,企业为22%;国企为10%;外资企业为2%。按人均注册资本来看,个体户仅为5,500元,企业为50,000元,国企为73,000元。但国企的数据不可比,因为国企有大量债务,而且国企的历史较长,注册很早,由于通货膨胀使得数据不可比。

  虽然中国从1982年以来三次修改宪法,提高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至今民营经济仍然得不到与其他经济成分同样的竞争地位。在市场准入,融资,政府服务等方面得不到公平对待,这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本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家属管理,决策不科学,财务不透明,伪劣产品,劳资纠纷。

  中国进入WTO之后政府管理应该更透明和公平,市场会更有效。民营企业的发展将为国企改革提供条件,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国企的进一步提高效率。

  过去民营经济完全没有任何合法地位,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对民营经济的看法开始改变。经过1982,1988,1999三次修改宪法,民营经济才逐渐有了合法地位。尽管从产值和就业人数来看国营企业已经不占主要地位,但是民营企业仍然不允许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成分,得不到公平竞争的保障。这是当今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在1988年以前民营企业只能按个体工商户注册,为无限责任,雇用人数不得超过八人。1998年以后才取消了这些限制。但在土地使用,办照,纳税,工商检查,银行,甚至法院判案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公平。私企为了避免被歧视,往往假装为集体企业,就是所谓苏南模式的红帽子企业。另外一种避免私有制名义的办法是承包或租用国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属于个人。这种方式有国家资产流失的嫌疑,所以近两三年来江苏浙江发展了直接产权交易,通过中介机构的帮助,这类小规模的国营企业已经名正言顺地转为民营企业了。但国家对于企业的产权保护还非常不够。近年来政府关闭了大量五小企业(小煤矿、小造纸、小水泥、小纺织、小化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的。这些五小企业技术上很落后,但是经营效率很高,生产成本低,是国企的有力竞争对手。关闭他们的原因之一就是保护国营企业。过去三年中为了国企脱困,通过债转股国家免除了国企每年几百亿元的利息负担,去年民间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流入到股票市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到了国有企业。换句话说,国企仍然享受软约束的优惠。在同一个市场中具有硬约束的企业和软约束的企业竞争,前者必然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软约束,一些国企可以参与恶性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其商品,导致没有软约束的私企经营困难。本来可以生存的企业因而不得不关门歇业。

  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和私企)在1998年缴纳了工商税款的10%。从1989到1997私企缴纳的税款平均年增率为73%,个体户的年增率为61%;而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年增率分别为15%和12%。民营经济也为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仅在1999年,私企即雇用了国企和集体企业下岗工人105万和农民工270万。

  在此期间出现了企业,即雇工超过八人的民营企业。个别私企通过承包或租用国营企业积累了资产,逐渐改变了企业的所有权。1988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企业暂行条例,规定了三种私有制结构,即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但相关的法律分别在1999,1997,1993年公布。1989年后民营经济曾经一度衰落,个体户和企业都明显收缩。

  个体户和企业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底分别达到了6240万和2020万,为全国总就业的12%。(包括农业)改革二十多年,民营经济的就业人数从零增加到8260万,相当于整个国有部门的总和(包括国企和政府)。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源。在1997-99年间新就业的人口平均每年700万人,都在非国有企业上班。民营经济的就业中有四分之三是个体户,四分之一是企业。所以个体户目前是民营经济的主要就业方式。同期国有单位和集体企业平均每年下岗1600万人。请见下图。

  在1999年底,有58%的私企是有限责任制,但其资本占了84%。有33%的企业是独资,13%是合伙制。从行业分布看最多是批发零售业,占36%。请看下图。

  2.社会服务中有63%系下列七种服务,即理发、、修理、住宿、娱乐、咨询、计算机应用所组成。

  在1993-94年间年增长率几乎达到一倍,这是不正常的,1995以后逐渐恢复正常。以后中央政府为了控制过热的经济,将通货膨胀率从24% (1994)降低到2.8% (1997)。在这样紧缩的宏观环境下,民营经济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下表给出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增减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改革之路,经济开始出现,但是只有个体工商户,而且只在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演变出专业户。1981年7月国务院肯定了个体工商户的存在与发展。民营经济促使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1986年个体工商户人数为1982年的5.7倍,户数为1982年的4.6倍。

  回归中未用北京的数据,它大大地偏离一般规律。因为北京的人民收入很率来自国家投资。而且靠近中心,经济不像别处那样得到支持,所以私企就业的比率特别低。从图上可以看到,私企就业比率超过5.2%的省份,人均收入都在1.1万元以上;私企就业比率低于1.5%的省份都是比较穷的省,人均收入都低于五千元。从数字上看,私企就业比率每增加1%,人均收入可以增加1,640元。这并不是说这1%的人为全省每人创造了1,640元钱,而是说明经济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它集中表现了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各省的经验有力地说明发展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在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二十年中它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变了面貌。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在1999年有8300万人在其中就业,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之12,为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就业部门。

  从1994年以来民营经济每年平均增加就业820万人,是唯一能够吸收从国营企业下岗及农村多余劳力的经济部门。它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1378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1608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百分之28 (以不变价格计)。30个省市的回归资料说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切地与当地的人均收入有关。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的困难,很难估计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际金融公司去年做了一个估计,列于表1.4中。

  发展民营经济需要配套政策。首先是对私有产权的严格保护,其次是建立公平的市场规则。发展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会等,能从外部帮助民营企业改进内部治理。最后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以帮助民营企业的融资。

  民营经济已经打破了坚冰,中国具有近乎无限的劳动力,又有充足的资本,看来它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机会。

  民营经济的注册资本在1989到1999年间平均每年增长41%(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1999年时每个企业的注册资本平均为68.2万元,约为个体户的62倍。国企的平均注册资本是260万,外资企业的为210万美元。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注册资本的变化如下图。

  企业的个数于1999年底达到151万,为1989年的16.7倍,平均年增长率为百分之32。而在1997到1999年间国企和三资企业数目都在减少。民营经济在1989到1999年间的产出的增长可从图1.1看到。

  总的说来,第三产业占了私企的69%,第一第二产业各占5%和26%。私企所从事的行业是充满竞争性的,所以淘汰率很高。第三产业所需的资本比较少。私企融资困难,也是他们多数从事三产的原因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私企的地区分布如下表所示:

Copyright © 2020-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津ICP备2000148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