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23 04:09:56 浏览: 次
奋进七十年 聚力创新篇|湖南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湖南开始大力推进湘商回归工作,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省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截至9月底,湖南省对接民营企业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34个,总投资7041.8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南省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截至9月底,湖南省对接民营企业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34个,总投资7041.8亿元。
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湖南开始大力推进湘商回归工作,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202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力推进湘商回归,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推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随后,春节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各类“乡情招商”活动,湘商回归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8月2日上午,湖南省委沈晓明在上海主持召开湘商回归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江浙沪地区12位湘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希望广大湘商企业积极参与支持湘商回归,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湘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站前台、唱主角、挑大梁,让广大湘商在湘更吃香。
座谈会上,上海市湖南商会会长、上海伟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海,江苏省湖南商会会长、宇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旭洲,浙江省湖南商会会长、浙江紫光未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等企业家先后发言,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并从促进人才兴湘、打造省级研发创新平台、建强产业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沈晓明指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湘商发展,把推动湘商回归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投资湖南、回归家乡是广大湘商一举多得的好选择。湘商回归有“三高四新”带来的战略机遇,湖南正围绕落实习总为湖南描绘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谋划实施包括支持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将为吸引湘商回归增添新动力。
在座谈会上,沈晓明说,湘商是商界的精英、家乡的骄傲、湖南的名片,广大湘商回报桑梓的反哺之情让人钦佩和珍惜。长期以来,广大湘商在湖湘文化的滋养下,执着打拼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广泛赞誉。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湘商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广大湘商在湖南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是湖南发展值得依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推动湘商回归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沈晓明强调,要用心用情服务好已经回归的广大湘商,让湘商在湘更吃香。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坚决兑现惠企承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让广大湘商在家乡办得成事、雇得到人、赚得到钱,充分被尊重,铸起湖南在企业家群体中的好口碑。
3月30日下午,沈晓明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学习习总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面听取与会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希望全省民营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热情拥抱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湖南省委、省长毛伟明出席。
座谈会上,10位民营企业家作了发言,介绍企业在湘发展情况,并从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企业引进人才、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沈晓明表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十分关心民营企业家,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态度半岛体育官网,充分表明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是一以贯之的。
湘商是商界的精英、家乡的骄傲、湖南的名片。实施湘商回归,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8月15日,湖南省工商联系统在长沙召开湘商回归工作推进会,并连线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城市湖南商会、各市州工商联,大家畅叙浓浓桑梓情怀,共同为“湘商回归”建言献策。
“我们将积极动员会员企业配合家乡招商引资,更好助力湘商回归。”北京湖南企业商会执行会长李安民在交流中不仅表决心,还分享了引商回归的好经验好方法。
北京湖南企业商会是湘商回归的主力军。商会中直属会员企业258家,其中上市公司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自2017年以来,商会会员企业返湘投资协议金额高达11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0亿元。
数据显示,广东省湖南商会有1万多家会员企业,总资产超5000亿元,是在粤最大的省级商会。多年来,数以千计的在粤湘籍会员企业回乡投资,涉及各行各业,总金额超3000亿元。
今年1月14日,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毛伟明的这一句“家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家乡永远是湘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激发了广东省湖南商会企业家回湘投资的创业热情。
今年3月,广东省湖南商会执行会长戴促辉的宏旺集团旗下的湖南宏旺硅钢项目落地娄底市,于26日正式投产,投资额超50亿元。
7月,70多名湘籍企业家前往怀化和益阳进行商务考察活动,并与怀化、益阳市委、市政府签署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
8月,广东省湖南商会化妆品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在长沙共同举办2023首届全国湘商美业发展大会。
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湘商回归”工程,激发全省14个市州招商引资的,各地通过积极举办新春交流会、湘商座谈会、集中签约仪式等活动,相继挂牌成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为“湘商回归”服务、搭桥,并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链,狠抓项目提质,让湘商有项目可投、有领域可进。
今年1月至7月,长沙市新注册湘商回归企业79家,新引进湘商回归重大项目31个,其中总投资30亿元(含)以上项目7个,累计到位资金521亿元。
今年以来长沙通过统筹“抓”、广泛“联”、精准“引”、突出“情”、着力“优”等方式,为湘商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能。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形成市县乡大抓“湘商回归”工作格局。
目前,长沙市已经聘请10位异地商会会长、国际商协会负责人等为首批招商顾问,挂牌成立13个“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联络站”。设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服务专窗”,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季活动,举办“星商通”“星商大讲堂”“星商说”等系列活动,解决企业供需堵点和发展痛点。
岳阳市今年新成立异地岳阳(县、市、区)商会4家,同时建设“网上工商联”,打造“悦商宝”线上服务平台,加大政策宣传与精准推送力度。在第三届岳商大会上,现场签约15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360.4亿元。
全省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省工商联更是狠抓“乡情感动、项目驱动、平台推动”,协同推进湘商回归工作。
目前,全省工商联联系指导服务的异地商会达950家,全国异地湖南商会实现全覆盖,并与42家国外湖南商会保持常态联系。
2022年,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953家、到位资金4475亿元;今年上半年,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598家、同比增长40.4%,累计到位资金2574.9亿元、同比增长21.9%。
回归故里、建设家乡,是湘商的心愿。为湘商回归“铺好路、架好桥、搭好台、创好业”,则是湖南向广大湘商释放引资磁力的诚意与实力。
“招商引资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集群的快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湖南省政协、省工商联主席表示。
为企业成长厚植沃土,湖南从现金奖励到招商、资本支持,从土地供应到人才服务,提供面面俱到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湖南为湘商安心创业发展,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擦亮“身在湖南、办事不难”金字招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从政策层面,湖南出台了《省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家工作方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法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印发《湖南省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湖南还大力实施“十个坚决”举措和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发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促进服务业领域部分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稳增长二十条”,湘商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档升级。
频频亮出招商大招的湖南,综合实力不断增进。GDP近5万亿元,外贸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产业三大新兴产业齐驱并进,超级计算机、超高产杂交水稻、超高速列车等参与世界竞争的湖南元素日益增多。
随着“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地,湖南践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三个高地”使命的步伐不断迈进,湖南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引领高水平创新,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10月19日,2023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知名民企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52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7家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7家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67家研发投入前500位企业、67家发明专利前500位企业、20家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企业、12家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园区、20家企业标准“领跑者”、17家商会团体标准“领先者”受邀参会。
记者注意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此前分别在上海、山东等地举办过,但今年在长沙将“两创”合并举办,在全国尚属首次,可见意义非凡。
采访中,湖南省委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刘事青表示,全国民营企业“两创”首次合并举办,将有助于民营企业把标准创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坚持大中小企业标准化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也将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本次大会现场发布了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名单,共20家企业入围。湖南省工商联推荐的三一集团名列榜首。
现场发布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园区名单,共12个园区上榜。湖南省工商联推荐的长沙市金霞经济开发区和星辰·尚东产业小镇2个园区位列其中。
现场同时发布2023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三一集团、安克创新、威胜控股、楚天科技、株洲旗滨集团、金杯电工、湖南裕能等7家湖南民营企业上榜。
在2023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三一集团、株洲联诚、华联瓷业、楚天科技、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金杯电工、唐人神、金东投资集团、大汉控股、株洲宏达电子、澳优乳业、山河智能、尔康制药、威胜控股等14家湖南民营企业榜上有名。
此外,2023年第一批民营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中,湖南神通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鑫亿电缆有限公司、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湘企的4项标准入围,涉及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领域。
大会还发布《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总体创新力增强,体现在更高的研发投入水平,更重视市场牵引的科研组织模式,更丰富的科技成果,更显著的创新绩效。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各大类榜单入围企业分布在16个行业门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行业门类,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领域内企业研发投入表现出较强增长性。采访中,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湖南在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领域有基础、有优势,更应当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据介绍,2022年,湖南共有38家企业的48项标准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累计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达到99个。其中,民营企业三一集团通过标准化提质降本,2021年至2022年,每年通用化降本增效落地超1亿元;蓝思科技树立标准应用典范,倡导行业走智能化标准化道路;特变电工衡变公司建立40余人的标准化专职队伍,推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提升。
“得标准者得天下”。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80%的世界贸易。中国的产品和技术要“走出去”,标准是重要砝码。谁控制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共识。
近年来,湖南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在相关领域实现从跟随者、遵循者向创新者、引领者转变,正踏上“走出去”新征程,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可以说,标准化为湘品走出去增添了一双“翅膀”。
数据显示,湖南民企在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中已经形成气势,特别是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正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湖南江冶机电科技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际国内知识产权共134项,废旧铅酸电池拆解设备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浏阳烟花独树一帜的原因,正是因为湖南牵头制定了多项烟花国际标准,通过标准建设推动产品、技术、服务走向全球。
为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湖南建设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目前,芙蓉标准化小镇一期建设运营,入驻企业有100多家,涵盖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知识产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上下游技术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提升标准化能力。
目前,湖南的企业标准创新成果显著,主导制订国际标准30项,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01项,主导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200项,逐步由“跟跑”变为“并跑”和“领跑”。
全国工商联物联网委员会秘书长、分享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志祥认为,湖南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将长沙建设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就需要不断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标准创新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一项关键举措,能够为制造行业与各研发行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同时,标准创新可以淘汰不合格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增强城市竞争力。
大会采取精准邀商招商的方式,参会人员主要为全国各地民营经济领域领军性企业和商协会负责人。其中,不少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全国性商协会会长,是科创型民营企业汇聚湖南最多的一次。
湖南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实力,产生了投资巨大的虹吸效应,大会期间,共签约59个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意向总投资额427.6亿元,涵盖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文旅、餐饮、医疗、电子信息、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章勇)
今年以来,湖南启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等五大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湖南民企在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中,长袖善舞,大展身手,阔步向前。
日前,记者在2023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大会上获悉,2022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90%。
数据显示,2022年,湖南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9万家,排名全国第7,同比增长超70%,民营企业占比超95%;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百强中,民营企业占57%;截至当前,科创板上市企业16家,12家是民营企业。2021年—2022年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128项,民营企业牵头超85%。民营企业成为建设创新平台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湖南所能”结合起来,瞄准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一大批民企投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打造、技术产业化转换,成为湖南科技创新高地的生力军。
今年以来,湖南启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5大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湖南民企在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中,长袖善舞,大展身手,阔步向前。
日前,株洲联诚集团为湖南博长控股集团冷钢公司“量身改造”的全省首台同类型纯电驱动的新能源轨道机车正式交付运行。
联诚集团开发的这款新能源轨道机车在保持最大牵引重量900吨的基础上,实现零碳排放,按现有单台机车年运量计算,仅燃油成本就可节约20万元,极大程度地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此前,冷钢公司长期使用柴油牵引轨道机车移动钢水作业的办法,此办法不仅成本高,而且轨道机车使用寿命短。
“原来冷钢一辆轨道机车每天的柴油使用成本为800元,改用电力能源轨道机车后,使用成本为100元。”株洲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介绍。
服务于铁路机车、动车组和城轨车辆三大产业领域的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40多年的轨道交通装备部件研制历程。
目前,株洲联诚集团研发的电力机车专用风机系列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产品成功装车于全国各铁路线上的机车、高速动车组,在全路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69%,排名全国第一。
“我们每年投入技术研究占销售收入4.3%以上,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部件行业关键部件供应商和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优势企业。”肖勇民介绍。
在海外学习工作16年后,戴立忠博士毅然选择回国创业。他在家乡长沙创办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圣湘生物”),带领团队创新开发了分子诊断先进技术及产品。如今,圣湘生物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相继挂牌成立,公司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人才团队,聚集行业国际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200余名。人才聚集之下,企业在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等领域,研发出各类比肩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1000余种。
“中国要由‘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就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民营企业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在2023年的湖南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
“多肽合成技术及其装备是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关键基础技术。”楚天派特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简称“楚天派特”)总经理章嵚介绍,楚天派特作为全球最早提供多肽合成设备的公司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多肽合成仪,现在是少数几家为全球知名多肽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多肽合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
楚天派特全系列多肽合成仪均采用180度正反转搅拌方式,从毫克级到千克级、从研发型到生产型、从单通道到多通道,楚天派特多肽合成仪在国内外众多大学、科研机构及制药企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楚天科仪技术(长沙)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以高速、超高速离心机等科学仪器为主营,产品涉及实验室台式与落地离心机、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高速平板离心机等,集单机研发、制造到系统集成,为用户从实验室、中试到规模化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离心分离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楚天科技全球员工9000人,总部员工近6000人,其中总部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楚天科技正在湖南省各级大力支持下整合研发资源、建设“楚天科技医药装备全球研发中心”,产品和技术覆盖生物药、化学药、原料药、中成药、医美、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楚天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链是长沙市唯一一个以企业为链主的产业链,2023年被列入“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未来,在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这个“赛道”,楚天科技值得期待。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辉龙”)成立于2008年,是微流控免疫化学发光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目前,已研制出国内首个离心式微流控磁微粒化学发光多联检芯片,可实现一次加样,30分钟联检24个项目。冻干试剂预封装、常温存储。该设备占地仅仅一张A4纸大小,无液路设计,可高度集成光机电磁温,并已于今年9月获证。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细分领域,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一直以来被进口品牌霸占近75%的份额。为打破垄断,成立15年来亚辉龙持续大力投入创新研发,研发人员超过三分之一。30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国内三甲医院覆盖率超过66%。截至目前,亚辉龙化学发光仪累计装机约8000台,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标杆医院累计装机超过80条。(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