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24 17:29:39 浏览: 次
疫情期间营地导师该做什么?因为这场疫情,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的冬令营取消,什么时候开营也无定数。再加上因学校延期开学,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打算缩短暑假时长,来弥补延期的教学计划。这对营地教育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下文挑选了四位营地从业者的自述,内容偏向于“疫情期间,营地导师要做些什么?”希望能为各位从业者带来一些启发。
本来冬令营一过去,3、4、5月份都是很好的导师培训时间,已经有6家左右营地机构和我预约培训排期,但现在全部都取消了。
我做这个行业20年,轻资产、重资产营地都运营过,也做过管理。2003年非典那次,国外的营地行业也淘汰了一批企业。但那时候虽然整个社会很紧张,也没有采取封锁措施,每个人都还可以正常上班。很多机构老板靠着手上的现金流和政府的扶持,都渡过了这一关。这一次肺炎,明显要比非典严重一些。
但这类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我其实经历很多了。除了非典,我们在马来西亚的营地,每几年都会有严重的气候污染情况,导致营地1-2个月不能开营会活动。那么中国也是一样的,这次出现肺炎,下一次可能会是孩子事故,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黑天鹅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做好长久的准备是必要的。
目前中国的营地导师还属于第一代,很多进来做导师的年轻人,自己没去过营地,也没有什么导师基础,人流变化很快,进进出出的,跳到机构的导师也很多。如果真心想留在营地行业的导师,这段时间怎么进行自我提升,或者机构想要留住核心导师,怎么利用这段闲置期培养导师很重要。
我认为一个好导师,他必须要具备一种平衡性——心理、智力和体能的平衡。营地导师是对孩子的营地教育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角色,在营地里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但目前很多导师在体能上很优秀,对儿童认知心理学却很缺乏,所以这几个月,导师们可以去读更多心理学相关的书,去研究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
机构其实可以组织一次线上教育的系列课。这次出现的病毒可以归为自然教育,和我们营地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为什么要保持环境清洁?如果这个时间段我们做一些线上科普,有机会让大家通过自然教育,就能联想到营地。这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宣传契机。
我们年前筹备了5期营地活动,1月20号左右做完第一期,疫情就爆发了,后几期只能忍痛取消。目前我们团队也休假在家,但会有一部分线上工作。
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有四件事。第一个肯定要维护和会员的关系,所以我们周一到周五都会有导师在抖音直播,让会员孩子做一些免费的线上活动。
第三,就是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企业到最后还是在经营人心,这个时候要让团队保持一个信念——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在一起把这段难熬的日子熬过去。
最后我们会在教研方面增加一个倾向性——多加一些环保、生物链和人与自然的内容。这块将是我们接下来非常重点的一项工作。
关于抖音直播,之所以用这种模式,也是因为之前没什么做线上互动经验,但想着必须要有一个渠道,能在这段时间内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老师会常常出现。后续我们也会持续开发一些,除了讲故事外的其他方面的线上课程。
我认为这段时间营地机构去做线上课程,还是有它很大的价值的。以前我们做独立营的时候,很多家长不能全程参与,其实对营会的内容质量和导师是不怎么了解的,但现在做线上课的话,能够让家长知道,这家营地机构到底有多少实力去做教育。因为你在直播的时候,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家长都可以看到,这很能体现一名导师对教育的理解有多深。
而且如果这个期间,我们不选择做线上半岛bandao体育,那这段时间对家长用户来说就是一个空白期,很难给用户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团队工作面临了停滞,如果停滞时间长,必然会给员工心理带来一些不同反应。那么即便能撑到后期复工,也将面临一个较长的缓冲期。所以这段时间,最好还是有节律地和团队保持一个沟通,让彼此有任务对接有交流途径。
对于如何缓和团队情绪来说,第一个肯定要保证基本的生存问题,第二要让他们清楚地看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公司有怎样的一个举措,如何保证未来的运转,包括每个人未来的规划。
我们创始人前段时间也每天在纠结,但我们机构全职人员在30人左右,规模不是很大,应付起来没有那么难。等疫情真正全部过去之后,我们再重新返回到各自岗位上,我还是对营地活动的开展很有信心的。
我们冬令营一半的线路都因为疫情中止了,但工作没有因此停止。初八左右我们就开始线上办公。因为之前我们的苏州营地有开设一些手工课,所以这段时间,导师会录制一些适合在家里做的手工课,在加上一些互动小游戏上传到公众号给孩子们。
我们在准备这个手工课的时候,就有家长在群里说好无聊,有没有一些线上的课程可以学习,所以这个时候推出在线课还是有需求的。
对于导师录制课程来说,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当然一开始对镜头肯定有些不适应,但讲得多了就没什么大问题。
疫情对很多机构的影响很大,但相信我们能挺过去。当初我来这家机构的时候,就因为看重团队的氛围,导师同事们都用心在做内容,当然老板这边也有一些人脉资源。我有个朋友在另外家机构,他现在就比较焦虑,因为很多活动都推了,之前又没有做一些客户维系,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干着急。
客户维系在这个行业还是很重要的。像我们每天都有在群里给家长分享一些疫情情况,前段时间也推出了一个公益项目——针对医护人员的子女,开展一个营地开放日,现在已经招募300多位家长用户了。
我现在也在家里思考整理,要怎么去给孩子普及疫情相关的东西。其实不光是病毒、自然灾害,也可以给孩子普及,一线人员有哪些——医护人员、战士和那些社区工作者,他们都在一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可以给孩子起到一个职业导向的意义。包括周边国家对我们的一些援助,我们可以给孩子延伸讲讲国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把疫情设置一个系列课程,还是一个挺庞大的课程。当然等疫情结束了,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知识贯穿到营地教育中,比如我们让孩子用显微镜观察病毒和细菌细胞等等。
营地教育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很大,本来营地教育行业还处在一个成长阶段,门槛比较低,前二年进入的机构比较多,鱼龙混杂,我估计这次疫情会加速淘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机构。
但如果单纯从营地导师的角度来讲,这次疫情对我们工作本身影响不是特别大。除去冬令营不讲,按照正常运行,复工后,这段时间的工作主要就是复盘一下冬令营的工作,然后准备学校的春秋游内容。现在就是换成线上办公的模式,准备的课程内容也有点不同而已。最大的影响是大环境下,导师个人的心态变化。
我还是会持续留在这个行业的。第一个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和小孩子相处,也和自己的爱好——户外运动相匹配;第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的人,我的目标是成为培训导师的导师。如果这次疫情能够筛选出一批真正愿意留下来的导师们,那整个行业营地导师的水平就会提高一个level。这是好事。
我们的营地是在一个3000亩左右的大学里,床位大概能提供3万个左右,主要是做B端的冬夏令营。本来的话,冬令营一结束,会是“火力全开”的时候。我们会立马开招商大会,把郑州这个营地推广出去,然后推进夏令营项目,开启周末营的招生。
但疫情发生后,停掉了两期冬令营,只能开始让一部分导师做一些线上录播课,推到社群里。虽然做的是学校端的合作,但考虑到后续转化,我们去年也做了几个线上社群。这也是想增加一些用户触点,同时也在告诉家长我们一直在努力。如果后面他们想报名,就可能会优先想到我们。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开电话会议。评估一下招商大会还能不能开,也在和供应商和合作方们沟通。另外夏令营的产品也在设计,无论中小学会不会挤占暑期时间,我们都需要把这个事情做出来。
关于这次疫情对我们机构的影响其实还好,因为我们不太需要什么营地租金,只要支出一些人力成本,目前全职人员为10多人,压力不是很大。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外教资源,所以也正在和教培机构开拓一些业务,之后可以作为公司一部分可观的收入。
对我个人来说,作为一名营地导师,现在多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最近一些营地行业媒体的直播,我每期都在看,关注各个机构做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可以学习借鉴。以前营地导师做一些回顾其实都没有很系统,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系统性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但这中间肯定也会离开一批导师。假设营地机构只给导师基础工资,这样维持三个月的话,能留下的导师是真的很热爱这个行业了。当然,或者很多人可能也会先去行业转一圈再回来。
所以这个时候公司要确保核心导师不能走。如果一个好的导师留下来了,那这个团队还有可能再重新搭建起来。如果核心人员走了,公司的损失就会非常大。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薪资协调,比如高管降薪也是一种方法。
企业和人都一样,疫情过后会淘汰一批人,但同时也会沉淀一批人,我相信留下来的导师,最有可能成为营地教育行业的中坚力量。